学院新闻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暨第3届人口迁移与可持续发展论坛述要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8日 14:50  发布作者:   点击数: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正在成长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20192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同年1027日,召开“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暨第3届人口迁移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研究更进一步。

此届论坛由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人口研究所主办,中国人口学会人口经济专业委员会合办,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协办。

   

开幕式

主持: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

中国人口学会人口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侯佳伟教授

致辞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党委书记陈钰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丁志宏

中国人口学会副秘书长庄亚儿       中国人口学会人口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卫民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系主任梁玉成教授

   

主题报告一

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监察专员王谦

香港中文大学Eric Fong教授指出,大湾区发展规划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研究区域发展动态的机会。他提出大湾区研究的两个方向:首先,将大湾区视为理解区域发展过程的一个案例。为了研究此案例,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经验。第二,该地区的人口迁移是了解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并提出一些理解迁移模式的观点。他特别指出,在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的数据收集都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建立理论框架,以理解大湾区的区域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沈建法教授认为,香港人口最显著的变化是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以及香港与中国内地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大量的人口迁移。香港有不少外籍人口,也是中国内地移民的重要目的地。

香港科技大学Stuart Gietel-Basten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挑战是极低的生育率。由此引发的重要后果是人口快速老龄化,产生的重要原因是高房价和就业问题。他提出需要更具想象力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从源头上更有效地处理问题,重新构造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借鉴世界领先的纵向调查GGS来对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进行调查等。

   

主题报告二

主持: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树茁教授

日本成城大学西原和久教授指出,从20世纪末东京湾迅速国际化,目前东京湾成为大量外国人经历海外移民之后定居的大城市。东京湾首要的政策是保障首都圈(以及整个日本)包括外国人在内的居民的日常安全和舒适生活的政策,是创造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一起生活的社会空间,使人们能够和平生活并共存。

山东大学宋全成教授指出,在全球化的当代,只有拥有一流科技人才、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的国家,才能成为世界强国。欧盟通过科技框架计划、欧盟蓝卡计划等积极的人才政策框架,支持欧盟的技术创新和智慧型发展。欧盟政策主要面向三类人才:国际人才,侨居海外的本国人才和国内人才。欧盟的人才战略及其成员国的人才政策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山大学梁玉成教授指出,中国作为一个非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财物的跨国流动,国际移民现象必然会出现,其中也必然伴生出非法国际移民现象。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中国政府和社会评估各类相关工作,更有效地做出移民战略规划和劳动力资源调配战略。

   

主题报告三

主持:福建师大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宇教授

   

北京大学刘涛研究员指出,跨境人口流动和人才交流是粤港澳区域合作的重要领域,港-粤人口流动将成为珠三角人口结构优化和区域功能提升的有力支撑。香港“含才量”高,广东在经济机会、居住空间、住房价格等方面有较强吸引力,尚需进一步打通制度、交通、心理等方面的壁垒。针对性主动引才需注意对象差异化、策略精准化、制度柔性化和空间梯度化。

西安交通大学悅中山副教授认为,无论是国际移民还是国内流动人口,他们在迁入地的融入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社会网络的重构。2015-2016年广州市农民工调查数据证明,存在融入水平越高、跨地关系越少的“直线融入”现象,同时也存在衣锦还乡、互利共赢的“资源依赖跨地主义”现象。

   

主题报告四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顾宝昌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张耀军教授指出,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要素,直接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实现。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创造了10万亿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城镇化率达87%,三大产业就业人员结构为8:44:48,不仅远超同期全国水平,也高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发展水平。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有,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劳动力流动受到市场分割的制约等。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王志理副研究员分析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发现:珠三角9城市流动人口最年轻,平均年龄在26.729.8岁,而京津冀8城市和长三角16城市分别为29.842.5岁和28.734.3岁。珠三角城市间差异最大,平均户规模在2.33.7人,支出收入比在0.490.67,而京津冀城市间差异最小,这两个指标的区间范围分别为2.73.2人和0.560.65

   

中央财经大学侯佳伟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余梦婷指出,2018年底,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总量达到7116.3万,人口规模与增速均为世界四大湾区之首。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4个核心城市的总和生育率长期处于1.2以下,迁移变动已超过自然变动,成为影响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香港老龄化程度最高,2016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6.6%,而深圳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2.9%;香港和澳门总人口是女多男少,2016年性别比分别为86.293.2,而广州和深圳则是男多女少,2015年性别比为105.8115.6。旧金山湾区大学以上人口超过70%,而粤港澳大湾区不足其一半。

   

分组讨论

   

议题: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研究重要选题有哪些?

   

第一组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郑真真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宋月萍教授

   

第二组

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教授

   

第三组

主持: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馆长马小红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张现苓博士

   

闭幕式

主持:中国人口学会人口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卫民教授

三位组长代表本组进行总结

中山大学梁玉成教授作大会总结

会议主办方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李国武教授、人口研究所全体研究人员、会务组工作人员向各位来宾致谢。

倡议研究选题

1. 基于国际比较的湾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的共通与差异

2.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功能定位与人口流动方向及动力机制研究

3. 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人才交流机制

4. 数字经济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发展

5. 粤港澳大湾区对国内和世界人口红利的开发与利用

6. 粤港澳大湾区劳动力市场的特性与人才匹配

7.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人口迁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动因、机制、福祉)

8.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和工人的迁移模式对比分析

9. 粤港澳大湾区流入人口和现有人口的社会融和

10.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与属地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11.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公平、公开、公正对于留住人才的影响作用

12.粤港澳大湾区个体迁移行为及家庭生命周期

13.粤港澳大湾区低生育率的原因及其影响

14.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与智慧养老

15.粤港澳大湾区人口高密度和承载力提升

16.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发展与社会保障

17.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发展与住房、宜居

18.香港文化认同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影响

19.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素质(健康、教育、科技)提升

20.粤港澳大湾区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其保障

   

   

合影

   

   

   致谢  

   

本次会议获得中央财经大学引智项目、青年创新团队项目、中国人口学会支持,《中国人口报》报道了此次会议,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在此表示感谢。

版权所有:中央财经大学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