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纪要 |【中财社会与心理学院午间沙龙】李钧鹏:作为社会学家的托克维尔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5日 14:35  发布作者:   点击数:

2018620日(周三)中午12:00-14:00,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午间沙龙2018年春季学期第九期,暨“研究方法系列讲座”第五讲,在我校学院南路校区中财大厦101033会议室如期举行。

 

海报.jpg

本次沙龙的主题是《作为社会学家的托克维尔》,由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李钧鹏老师主讲,学院王修晓老师主持。与会人员有:学院李国武、庄家炽、张樹沁等老师和部分同学,以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长东老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李丁老师、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张惠强老师等。

李钧鹏老师先是交代了选择这个题目的缘起。前不久他在美国华盛顿参加一个智库主办的托克维尔研讨会,借机重新阅读了托克维尔的部分著作。第一感受是,托克维尔是我们同时代的人,对于我们理解当代诸多事物,均有很好的直接借鉴意义。第二个感受是,托克维尔建立了一种分析社会现象的新方法,与他同时代的人不同,甚至不同于当代的方法,具有浓厚的社会学意味,对当代社会科学有启迪价值。他在《民主在美国》的第一部提出了自己的社科观,并在第二部和《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做出了更完整的论述。这种方法试图从个人行动的理由出发解释社会现象,和之后的马克思·韦伯、卡尔·波普尔等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老师重点谈了两个方面。第一是比较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解释和解读存在复杂的关系,但解释一般强调独一性,解读则满足于与其他选项并列。在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基础上,托克维尔往前更进一步,认为要想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相关事实必须得到清晰的界定。他在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也正是这种“中层”或“机制”性的问题,并有明确的比较视角,例如:为什么18世纪的法国人痴迷于理念,英国人却并不如此?为什么美国人的宗教热情高于英国人,英国人高于法国人?为什么gentilhommegentleman在法语和英语中的意思如此不同?

第二是社会学定理。韦伯、波普尔和哈耶克都指出,社会科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如果A,则B”式的定理,并认为这种定理必须建立在对个人心理动机和理由的理解之上。涂尔干对自杀的研究就提供了许多范例。受马克思、弗洛伊德、结构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不少社会科学家将社会过程归因于隐含的力量,比如无意识、虚假意识等。托克维尔坚持在理性框架内,寻找常人可以理解的原因。

最后,李老师以托克维尔在宗教信仰程度、知识分子角色以及政府集权方面的国别(主要是法国、英国和美国)比较研究,展现了托克维尔在这些问题上具有鲜明社会科学色彩的论述和研究。

沙龙尾声,李丁、张长东、王修晓、李国武、张惠强、张樹沁等老师和叶进凯同学,分别就托克维尔对社会学的贡献究竟更多是在理论还是方法上、关于欧美政治事实层面分析的其他观点、托克维尔能给当代社会科学提供哪些研究议程、在因果机制问题上托克维尔和韦伯的关系、宗教的历史比较研究、比较的维度(纵向和横向)、历史学家对社会学的历史研究的看法、英法小城镇形态的差异、阅读托克维尔的当代意义等问题,与主讲人做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李钧鹏,先后求学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学学士)、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北卡罗来纳大学(社会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哲学硕士、社会学博士);20179月至今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同时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8月至20197月);主要从事政治社会学、历史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和社会理论等领域的研究;热心学术翻译,组织和策划剑与犁译丛、历史-社会科学译丛、蒂利文集、米尔斯文集等工作;在《社会学研究》、《社会》、Contemporary PoliticsPolitics and Religion等杂志发表文章多篇;曾获国际社会学会世界青年社会学家奖(20147月)和社会问题研究协会冲突、社会行动与变迁专业委员会最佳研究生论文奖(20098月);曾任SocialForces副主编,现为Studies of Transition States andSocieties书评主编、编委,以及Studies in Ethnicity andNationalism编委。个人网站:https://www.junpengli.com

撰稿:王修晓

责编:王建民

版权所有:中央财经大学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