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社会与心理学院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1日 09:57  发布作者:   点击数:

2023年12月9日,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在我校学院南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年会以“观照现实的社会学和心理学”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河海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央财经大学师生共2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大会上午的议程在学术会堂202报告厅举行。在开幕式环节,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范卫宏致欢迎辞。他指出,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充分体现了我校社会学和心理学学科密切观照社会现实、追求学科交叉融合的鲜明特点。他期望,社会与心理学院巩固优势、做强特色,进一步提升办学声誉和学科实力;把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贡献学术智慧;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随后,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李国武从人才培养、专业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对学院2023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并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了展望。社会与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孙敏主持开幕式。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范卫宏致欢迎辞

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李国武教授做2023年学院工作总结

社会与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孙敏主持开幕式

上午的议程分为主题报告和校友论坛两个板块。主题报告由学院副院长张红川主持。在主题报告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能教授进行题为“社会学视野下的人工智能和消费”的报告。刘能教授首先指出人工智能(AI)与消费存在多重性关系,使其逐渐从消费世界的边缘走向中心。接下来,他介绍了功能主义、互动论、批判社会学以及社会建构论等社会学不同的理论视角如何看待AI的发展,这反映了人类社会对AI态度的多元化。最后,他提出了六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随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严超赣研究员进行题为“基于脑影像大数据的抑郁症默认网络机制”的报告。严超赣研究员首先从抑郁症的诊断出发,指出当前诊断手段缺乏生物学客观标准,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组联合国内外专家开展脑影像大数据研究,考察抑郁症的脑活动异常机制,以期未来找到抑郁症的有效诊断与精准治疗途径。

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张红川副教授主持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能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严超赣研究员作报告

校友论坛环节由学院副院长王建民主持。社会学系2005级校友、原阿里用户研究团队负责人任皎做了题为“社会学与用户研究”的报告。任皎校友从社会学就业persona、个人履历与工作经验、用户研究的工作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她结合工作经历,指出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用户的社会背景、文化习惯和价值观,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和行为。在点评环节,学院丁志宏教授表示,在校生要向任皎校友学习,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在时代的发展中充满活力与朝气,以“龙马精神”追求自己的未来。心理学系2012级校友、美世(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咨询业务咨询经理刘哲做了题为“不设限的未来:心理学的跨界探索”的报告。刘哲校友从美世公司的业务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工作的内容及美世的核心方法论等方面进行了分享。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刘哲校友强调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的重要性。在点评环节,学院孙铃副教授指出,刘哲的分享使在座同学对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行业有了进一步了解,为同学们职业规划提供了重要帮助,希望在校生多多学习校友身上的“闪光点”。

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王建民教授主持校友论坛

社会学系2005级校友、原阿里用户研究团队负责人任皎作报告

心理学系2012级校友、美世(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咨询业务咨询经理刘哲作报告

下午的议程由四个平行论坛组成,在学院南路校区主教学楼举办。平行论坛1“健康视角下的老龄化社会与养老研究”共有5个报告,由学院副院长王建民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焦开山教授以“亲子共居对老年人寿命影响的多维度考察”为题,首先从代际关系出发进行了文献回顾,接着介绍了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CLHLS)的数据模型,最后从亲子共居对不同性别老人寿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我院丁志宏教授以“互联网对老年人受骗的影响机制研究”为题,基于日常活动理论等理论解释,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如何会增加老年人遭遇诈骗的可能性。我院赵思博副教授以“基本养老保险对积极老龄化的城乡双路径影响”为题,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评估(CLASS2018)数据和中介效应等模型,得出了基本养老保险通过促进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消费、促进城市老年人的投资行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结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晓谕副教授,以“地震余波:灾难经历和老年人认知功能轨迹关联研究”为题,使用日本老年病学评估研究(JAGES)队列数据进行纵向研究,得出了灾难发生后老年人的认知轨迹呈现出持续型认知衰退和稳定型伴晚期轻度认知衰退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等结论。我院张现苓副教授以“中国老年人家庭虐待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为题,使用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得出了老年人是否遭受家庭虐待受其所处的复杂环境影响等结论。评议与讨论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社会学研究》编辑部编辑赵梦瑶老师从社会学专业期刊的视角出发,强调了要从不同专业领域的角度出发考察研究文章,提出应该考虑如何进行国际之间的对话。我院孙薇薇教授概括性地指出本论坛的五个研究涵盖了从个人生活经历、家庭结构、宏观制度到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聚焦于脆弱的老年群体,具有鲜明的社会关怀视野和研究意义。

平行论坛2“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平台与劳动”共有6个报告,分为两个单元,分别由我院李国武教授和庄家炽副教授主持。在第一单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陈龙副教授以“去技能化的悖论——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外卖骑手为例”为题,针对“外卖骑手是否缺乏技能”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究。研究发现,隐性知识和匠心精神是有经验的外卖骑手有更高收入的原因,进而反驳了外卖骑手“去技能化”的观点。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宋庆宇老师以“证券从业人员的职业流动网络结构——基于TERGM的分析”为题,运用TERGM模型对证券从业人员职业流动网络展开了动态分析,得出证券从业人员的流动网络日益紧密且出现等级化结构的趋势等发现。我院庄家炽副教授以“快速晋升游戏与离心运动:事务所审计师劳动过程研究”为题,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审计师的劳动体制和劳动过程展开了深入分析,提出时空切割下的高强度劳动、弥散的权力与快速晋升和流动等观点。我院任然老师以“寻求合意的身体:招聘者如何在精英专业服务企业的校招中评估体力型课外活动?”为题,从“身体资本”和“具身性资本”的理论角度,阐释了精英专业服务公司为何通过考察招聘者的体力型课外活动来寻求“合意的身体”。在评议环节中,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胡建国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温莹莹副教授就四位学者的发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场嘉宾对一些观点进行了热烈讨论。在第二单元中,我院2021级本科生张家凝等同学以“盲人按摩师的身份构建与劳动过程”为题,从职业身体建构、工作强度和职业伤害、情感劳动与关系维护、身份转变和自我建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我院2021级本科生丁良琪等同学以“以美为营:审美劳动的机制与技术嵌入——以女性美甲师劳动过程为例”为题,基于对北京6所美甲店铺的田野调查资料,从劳动过程和技术嵌入视角探讨了女性美甲师的审美劳动运行机制及其变化。在评议环节中,我院李国武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陈龙副教授对上述同学的研究予以肯定,并从“问题意识”等维度提出了修改建议。

平行论坛3“社会助推和健康适应”共有5个报告,分为两个单元,分别由我院张丽教授与张梅副教授主持。第一单元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梁竹苑副研究员进行了题为“助推和激励信息促进中国居民器官捐献登记”的报告,以助推视角深入分析了“决定退出”器官捐献策略的适用性,并提出了勾除模式的登记表设计方法。我院张梅副教授以“腾讯月捐项目的网页优化:解释水平理论的视角”为题,揭示了个体在网络捐赠活动中的心理机制及行为特点,为捐赠网页中版面、图片和文字的设计提出众多心理层面建议。我院孙铃副教授进行了题为“隔离经历与财务行为改变:财务威胁感知的中介作用与自尊的调节作用”的报告,通过系列研究揭示了疫情环境下个体财务行为改变的心理机制,拓展了新环境下经济行为的研究思路。我院窦东徽副教授在评议环节进行点评,强调分论坛关注社会实际问题、以“以小博大”的助推思想探讨各类行为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后的第二单元,山东师范大学谭敏达老师以“体育运动对中学生适应的异质性影响研究”为题,基于文化再生产和文化流动的视角,指出体育运动会促进学生的学校适应。北京林业大学金灿灿教授进行题为“北京市随迁老人城市适应及影响因素”的报告,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元分析、质性访谈、问卷调研的方式探究心理韧性、积极应对方式、姻亲关系对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作用机制。在评议环节,我院孙铃副教授指出,希望参会师生继续探索和研究社会助推与健康适应等重要议题,共同为提升人类福祉和促进社会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平行论坛4“经济心理学”,共有5个报告,分为两个单元,由我院于泳红副教授主持。第一单元中,中国人民大学李雪婷副教授报告的题目为“禀赋效应研究范式的探索及验证”,李老师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入手,介绍了禀赋效应、禀赋效应经典范式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三个研究对禀赋效应新范式的探索进行验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杨之旭老师报告的题目为“市场化对公民财经素养的影响”,杨老师基于中国经济市场化变革大背景和财经素养三元理论,分析了市场化进程对我国公民财经素养的影响。我院赵娜副教授报告的题目为“稀缺之光:稀缺心态催生创造力”。赵娜老师从稀缺心态给人们带来的积极影响这一新颖角度,通过一项预研究和五项研究探讨了稀缺对创造力的正向影响。在评议环节,我院张红川副教授对三篇报告分别进行了点评,并希望在场师生“要做有趣的、做有原创性的研究”。在第二单元,我院傅鑫媛副教授以“利他主义减少不健康食物摄入:基于活力的自我决定理论模型”为题,对大学生实施助人行为后非健康食物的选择偏好进行了四项研究,验证了活力与自我控制在利他主义与不健康食物摄入间呈现中介作用的心理机制。我院2023级心理学硕王金睿的报告题目为“化身认同对虚拟商品价值评估的影响及机制”,该研究通过三项实验研究探讨了心理所有权、感知商品稀缺性如何影响消费者对虚拟商品进行估价和交易决策。在评议环节,我院张红川副教授对两篇报告分别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在学术研究中不能只循规蹈矩验证常识,还要与时俱进,增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为全面回顾学院在科研方面的年度成果,深化教师间的协同合作,加强与校内外专家的学术交流,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并推动学院专业和学科的持续发展,社会与心理学院自2010年起,每年年底举办一次学术年会,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4届。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学术年会已经成为社会与心理学院一种爱智求真的文化象征,同时也是学术立院的一个重要品牌。


 

初稿:社会与心理学院研究生会、团委学生会

审稿:张红川,李国武


版权所有:中央财经大学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