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社会与心理学院举办2025级研究生新生引航工程系列讲座之“院长谈治学”

日期:2025-11-17阅读次数:


为帮助研究生新生明确治学方向、强化学术规范意识,有效缓解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焦虑,11月12日下午,社会与心理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引航工程系列讲座之“院长谈治学”专题讲座在沙河校区第二教学楼207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学院副院长张红川副教授主讲,他以“Publish: Perish or Flourish”为主题,为全体研究生新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学术启蒙课。

严谨治学:在学术中生长

讲座开篇,张红川副院长直击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压力与焦虑问题,通过分享自身首篇论文的创作历程与心得感悟,生动诠释了“publish”并非“perish”(消亡)的绝境,而是“flourish”(成长)的契机。他强调,学术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研究环节,坚持深耕细作,才能在学术探索中实现自我成长,为后续的科研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目标为锚:选择决定成长轨迹

针对“优秀研究生的核心指标是实习经历还是学术成果” 这一新生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张红川副院长结合一项经典心理学实验进行解读。实验中,两组大学生分别参与“老鼠寻找奶酪”(趋近动机)和“老鼠回避猫头鹰”(回避动机)的迷宫任务,后续智力测验结果显示,不同的动机导向不仅直接影响当下的任务完成质量,更会塑造长期的成长轨迹。这一鲜活案例让在场新生深刻认识到,明确的目标选择对职业生涯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大家要树立以目标为核心的发展观念,合理规划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规范筑基:搭建论文写作框架

在论文写作实操指导环节,张红川副院长以“八股文” 为生动类比,系统拆解了学术论文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论等核心组成部分的写作逻辑与规范要求。他从选题立意、文献梳理、研究设计到语言表达,逐一讲解了各环节的重点难点与实用技巧,为新生搭建起清晰、系统的论文写作框架。这一干货满满的分享,有效解决了新生“论文写作无从下手” 的困惑,帮助大家建立起“逻辑清晰、规范严谨”的学术表达认知,掌握了开展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

张红川副院长的讲解深入浅出、案例鲜活、内容务实、语言风趣,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此次“院长谈治学”专题讲座的圆满落幕,不仅为研究生新生理清科研逻辑、强化专业能力提供了指导,更强化了全院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意识,营造了崇尚科学道德、追求学术卓越的浓郁学风和氛围。作为学院新生“引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座进一步推动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为新生顺利开启学术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