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财学人|我院艾云副教授在《社会学研究》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日 20:43  发布作者:   点击数:

近期,我院艾云副教授,与上海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我校社会学系2022级硕士毕业生)李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向静林副研究员合作撰写的论文《数字时代金融诈骗组织的运作机制——基于非矿公司金融诈骗的网络民族志研究》发表于《社会学研究》2023年第5期。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诈骗形成了分工明确、技术前沿的产业链,严重危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财务安全和金融福祉,成为社会治理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金融诈骗发生于特定组织过程和社会结构,不同历史和社会背景及制度条件下其运作过程和后果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数字时代社会成员可触及程度极大提高,新技术的组织方式格外丰富,个体更为容易被卷入到大规模、有组织的诈骗事件。数字时代格外需要引入组织社会学的分析视角以深入揭示规模化的金融诈骗组织的运作机制及其社会后果。

作者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网络文本收集等方法,对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金融诈骗活动的非矿公司开展了长时期的深度网络民族志研究,全面调研了该组织的运作过程。基于扎实的实证资料,文章详细呈现数字时代金融诈骗组织的运作机制,构建了“数字社会特征—组织运作机制—金融诈骗后果”的基本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数字时代连通性塑造了新的社会互动方式,基于网友、群友等多重关系为网络级联扩散提供了社会基础,使得诈骗组织扩展呈现鲜明的规模效应;数字时代计算性日渐深化,数据、算法和算力多方面发展为平台管理机制提供了基础条件,APP作为组织载体使得平台所有者掌控信息优势并且直接地、即时地控制每位成员,达到了全面监视或控制的结果;数字时代的虚拟性重塑了交易形象、方式和内容,虚拟信息挑战了传统信息监管方式,虚拟货币挑战了传统国家属地化治理结构,形成了离岸治理机制,有效规避了国家监管。

文章将组织社会学基本视角引入了网络犯罪行为研究,提出数字化时代犯罪治理的重心要从“对违法个体的控制”转移到“对违法犯罪集团和组织的控制”,该研究不仅呈现了平台是国家实现犯罪治理目标的组织工具和技术工具,而且为从理解数字信息技术所嵌入和塑造的社会结构维度辨识国家监管方向提供了参考,为后续研究有组织的网络犯罪活动提出了多个值得深入挖掘的议题。

《社会学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一级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86年,被公认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之一和中国社会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


撰稿人:王璐  

审稿人:李国武

版权所有:中央财经大学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