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1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银发2016]314号文印发)的精神,构建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进行常态化金融教育,2023年3月10日,“金社工程-Visa社区金融教育基地与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金融社会工作实习实训基地2023年工作规划暨工作启动会“在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街道德必天坛WE文化创意园区举行。来自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Visa公司等机构的代表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共4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以社区金融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居民金融健康调研发现,就金社工程项目、意义和工作方向进行了研讨,回顾了过去一年来Visa社区金融教育基地的工作成果,并对未来金融社会工作实习实训与服务的开展进行了分主题的模拟演练与规划。
会议第一环节由发起单位代表发言。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教育部黄靚主任首先介绍了基金会开展的“金社工程”相关情况,着重指出了当前开展社区金融教育中面临的一些重点和难点。他认为,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发不同形式的金融教育课程很有必要;同时也需要提高金融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能力。

Visa中国区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王东扼要介绍了Visa公司在全球持续开展的金融教育项目及其意义。他指出,普惠金融是解决金融可及性的最后一公里的挑战,而金融教育是解决金融可及性第一公里的问题。金融教育能够帮助居民提高金融素养,有利于帮助居民正确使用金融工具,提高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进而打造金融韧性和提升金融健康。
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李国武教授指出,人民群体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与金融能力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矛盾是大力开展金融教育的现实背景;依托社区的金融教育基地和金融社会工作实习实训基地,不仅有助于解决金融教育第一公里的问题,而且有助于金融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成长;金融社会工作者面向社区各类居民开展金融教育服务,要重点从教育内容、教育载体和服务方法三个方面下功夫。

随后,基地运营机构西席文化的联合创始人袁文阳和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方舒老师分别介绍了过去一年基地工作成效以及本年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安排。

会议第二环节,结合《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居民金融健康调研报告》的发现,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就6大方面进行了分组讨论。各组在分享发言时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例如第1组认为金融社工实习实训要积极回应居民现实需求,第2组认为老年人金融教育需要推进自组织化,第3组认为青少年金融教育需要“寓教于乐”,第4组认为小微企业金融赋能关键除了要做好国家扶持政策宣讲,更要关注金融教育赋能内容的适配性与实用性,第5组认为数字金融教育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在金融可及性上的“数字鸿沟”,第6组认为基地影响力传播与空间建设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每组代表分享发言后在场嘉宾领导均进行了点评。最后,在与会人员合影留念后座谈会圆满结束。
本次座谈会的举办既是对Visa社区金融教育基地上年度工作的系统总结,也对本年度基地工作做了详细规划。同时还给即将实习的社工专业本硕学生上了生动一课,使其更加积极投入到基地实习实践中。
背景介绍
金社工程-Visa社区金融教育基地由Visa公司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在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等单位支持下,共同打造面向社区开展金融教育项目。
基地旨在探索在社区开展金融教育与服务的有效路径,倡导金融健康,提升社区居民金融素养,增强金融消费者责任意识,提高金融消费者防范风险能力和反诈骗能力,打造金融韧性社区,从而增进社区居民福祉,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繁荣社区经济。
2022年9月,经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审核同意,Visa体街社区金融教育基地被授予“北京市金融教育示范基地”。这是北京市首个植根于社区的示范基地。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近年来大力开展金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院始终强调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学术沙龙“第二课堂”和实习实践“第三课堂”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养。今年基地将结合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全新要求,充分整合中财大师生的专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金融教育服务,不断增强和扩大现实作用力与社会影响力。